首页 > 资讯 > 触摸乡土肌理 体味文化底蕴

触摸乡土肌理 体味文化底蕴

发布日期:2022-01-11

  从布袋和尚出家和圆寂之地岳林寺,到布袋和尚的弘法之地雪窦寺,一路追寻弥勒佛迹,体味弥勒文化的博大精深;穿上革命军装,再走长征之路,重温入党誓词,在沉浸式的氛围中,革命故事愈发鲜活,红色精神历久弥新;体验古法造纸技艺,制作传统美食油包,在亲手体验中对家乡的特色美食与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您一定想不到,这些趣味十足的活动参与者,是一群老年人。

  以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山川河海为教材。从2019年起,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屏成人学校创新推出面向低龄老人的“人文行走”课程,将奉化的地域文化梳理成“弥勒文化”“红色精神”“奉茶迎客”等八大主题,开发人文行走线路20余条,以主题化、具身式课程的形式,带动超过800位老年人在行走中增长学识修养、增强文化自信。

  多元主题:展开全域美丽画卷

  “‘人文行走’班开班以来,我们走过了奉化的很多地方,边走边看边学,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体验、走访、发现中,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就好像整张奉化的美丽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收获很丰富。”“人文行走”课程学员王雪芬满意地说,这也是班上老同学们共同的心声。

  而在该课程开课之前,锦屏成校的老年教育存在着发展“阵痛”。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普及,低龄老人仍有着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强烈的学习愿望,娱乐方式和兴趣爱好广泛;另一方面,受师资、安全性等因素的限制,成校推出的老年教育课程较为单一,多以室内活动为主,缺少与地方文化的联系。“在课程的研发中,我们决定立足奉化的本土特色,鼓励老人们走出教室、走进情境,力求让他们在美丽广阔的天地中立体地学、生动地学。”“人文行走”课程开发团队组长练旭华介绍说。

  奉化山海相依、人文荟萃、民风淳朴、特产丰富,是社区教育课程中的珍贵资源。基于奉化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区位优势,锦屏成校推出8个地域特色鲜明的主题课程,每个主题下规划三四条人文行走线路,串联起多个“人文学习点”,打破传统课堂教育与学科间的壁垒。如“菩提微笑”主题设计“长汀溯源、馆藏艺术、追寻佛迹、应梦雪窦”等人文行走线路,学员们在雪窦山上身临其境、自主学习、深入感受,更丰富地领悟“和谐和乐”的弥勒文化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人文行走’并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练旭华说,课程引入了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身体和环境的动态交互,通过多感官参与、多方位体验、多角度反思、多层次实践,在“听、说、读、写、看”的五大学习任务中,引导学员寻找、发现、参观、记录、体验、分享,并在学习过程去“感受”“感知”“感发”人文景观和人文知识。

  多方力量:打造专业师资团队

  开发“人文行走”课程,少有可以参考的先例,这对锦屏成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学校成立了由政府、高校、开放大学、教研室等共同组成的专家指导团队,广泛吸收来自各方的专业力量,共同聚力,携手运营。

  如何在浩瀚的资料库里精练地提取出奉化的文化特色主题?早在课程路线规划阶段,专家团队就提早介入,或提供资料,或对接资源,慷慨助力。奉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的专家提供了不少当地特色的文旅资源,并在已有规划线路的基础上,建议挖掘更多未开发的线路;农林局的专家对“奉茶迎客”“桃园盛会”等项目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丰富课程内容;民间协会的专家则对路线进行考证,提出不少优化意见。

  在课程进行中,学校通过外聘方式,为课堂注入更多专业性。弥勒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把它讲深讲透,弥勒文化传承人张嘉国、弥勒文化博物馆馆长何仁善、弥勒画像耕读老人王纪尧、《布袋文化》作者夏明仁等专家,都成为了课堂上的讲师。他们或是引经据典,或是深入浅出,或是联系实际,带来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在专家的建议下,不同的课程还为学员配备了相应的服装,如“菩提微笑”课程中穿上象征弥勒文化的黄色T恤,“红色精神”课程中穿上象征红色革命的军装,采茶用的围兜则是更加贴合“奉茶迎客”的课程主题。

  对外引入专家团队,对内则不断自我造血。锦屏成校组建了以练旭华为组长、本校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组,一方面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充电,另一方面也通过调查、线路设计、课程开发和实施等环节,开发了多样化、成体系的人文行走课程,包括课程纲要、配套教材等。

  多种成效:乐见全民共赢局面

  “以前只知道奉化有卓兰芳、卓恺泽等有名的革命英雄,现在才了解到还有像庄崧甫、王任叔这样的进步人士。相信奉化大地还有好多我所不了解的革命志士,以后要多多去认识他们。”行走“红色精神”线路后,学员老周感慨地说。

  “传播弥勒文化,我们奉化人最有发言权。我深感我们有责任、有使命要讲好弥勒故事,把奉化布袋、中国弥勒的故事讲向海内外,从而提升弥勒道场作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的地位。”在雪窦山上,学员老宋豪情不减。

  “我们老年人别的不爱,就爱家乡。通过人文行走,我觉得奉化这么多的人文,既要挖掘,更要发扬。”学员老王深情满满。

  800多位老人踏上“人文行走”的线路,引发感动与赞叹。行走之后,留下了什么?毫无疑问,参与其中的老年朋友受益匪浅。老有所学自是老年教育的根本,通过“人文行走”,老年人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意外实现了“数字扫盲”。用智能手机接龙报名,行走中用手机镜头拍下美丽画面,这些曾经难倒老年人的操作,如今已经变得轻而易举。而为了抒发心中所感,老人们更是或写诗,或作文,或书画,或朗诵,才艺满满。

  社会效益也持续扩大。无论是全域旅游的美丽风景在人文行走中全面铺开,还是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一目了然,抑或是传统文化的滋养润物无声,每到一处,老人们对家乡的认识就多一分、喜爱就深一分。“相信这份感动,会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大家对奉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练旭华说。

  随着“人文行走”课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锦屏成校也有着进一步的畅想和计划:将组织力量挖掘更多的人文行走线路,并从老年人推广到学生、青年直至全体市民中去,组织的主体也可以从成校扩大至社区、政府,从而营造全民“人文行走”的良好氛围,在细细触摸乡土肌理的过程中,零距离贴近这座城市。

  《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11日第6版 

本文转至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