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职校校长综合素质

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职校校长综合素质

发布日期:2022-02-15

■加强职教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谈①

编者按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共有专任教师142万人,他们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传动链”,肩负着每年培养9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职教教师队伍培养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

为加强职业教育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本刊特开辟“加强职教校长教师队伍建设系列谈”专栏,邀请教师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撰文,就深化职教教师管理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双师型”教师标准、健全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构建职教教师培训格局等阐述观点,希望能引发更多学者的思考和社会的关注,为职业教育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国职业院校校长人数约有5万人,他们是国家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贯彻者和执行者,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领航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面对新时代,职业院校校长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干,将直接影响职业院校教育的质效和样态。探索新时代职业院校校长综合素质提升的方法与路径,培养培训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职业院校校长,将有助于职业院校应对变革、机遇和挑战,更好地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层分类培训有待完善

2014年启动“校长国培计划”后,各地校长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校长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但从系统性、规范性和特色化来看,我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是培训工作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承担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任务的主要有两类基地。第一类是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目前有近百个。第二类是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面向职业院校遴选认定的首批5个校长培训基地和24个校长培训培育基地。第一类基地承担的多是本省及外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虽然也在国培与省培任务中承担了一部分校长培训工作,但培训质量有待提升,培训特色有待彰显。第二类基地由于是职业院校自身在进行自我培训,虽然达成了一定培训效果,但无法满足国家对职业院校名校长培育的需求。

二是培训示范机构不明确。

纵观整个教育体系,目前教育部在幼儿园和普通教育阶段,均在部分师范类高校设置了相应的校长培训中心,这些中心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校(园)长的区域互补、整体联动,通过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名校长领航班等高层次品牌培训项目打造骨干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带头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尚没有一个设立在师范院校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将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也明确了名校长的培育要求,这些战略任务亟待一个定位明确、功能齐全的校长培训中心去领衔落实与行动。同时,实现精准分析培训需求,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加强过程管理与诊断改进,也亟待设立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打造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示范性品牌项目。

三是培训项目体系不完善。

从项目体系来看,较为完善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体系一般应设有任职资格培训、提高或专题培训、高研培训、名校长工作室等。受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职业院校数量比例、地区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各地区开展校长培训的项目不尽一致,培训时长也不统一,培训内容缺乏连贯性,部分地区的培训项目依靠本地区力量无法覆盖所有层次,不能有效满足职业院校校长专业胜任能力递进式高阶发展的需求。

四是培训质量标准不统一。

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缺乏质量评价的统一标准,评价各基地培训质量多依靠参训校长的主观感受,评价量表的设计较为简单。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校长培训工作评估方案,但是由于评价观念的偏差、评估手段欠科学等原因,致使传统的培训质量评价存在诸多问题。

推动校长培训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统筹引领,建立国家级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

建议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和技术师范高校办学质量,设立3—4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分别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充分发挥三大城市群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促进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和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提高职业院校校长综合素质厚植发展土壤。设立国家级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一方面可以统筹开展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的规划制定、需求调研、数据统计、量化分析等工作,为职业院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制定、校长选拔任用制度修订等提供政策咨询和数据支撑;另一方面作为实体性的培训基地,可以着力打造校长培训主渠道,全面提高校长的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为国家职业教育大发展培养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和利用有效培训资源,引领全国职业院校校长示范性高端研修,打造培训品牌与特色,辐射带动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建设。

策略二:系统优化,构建职业院校校长培训项目体系。

职业院校校长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必须结合校长专业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服务职业院校管理发展与评价治理。首先,需要加强校长培训的分层分类设计,设置校长任职资格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卓越校长培训、名校长工作室等系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培训体系,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校长培训。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持续改进优化的培训取向来设置校长培训体系和内容,以研究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为根本遵循,对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校长提出的关键命题,来切实解决职业院校发展中的痛点问题。

策略三:动态迭代,构建适配校长能力结构的课程标准体系。

要针对校长角色适应期、岗位称职期、专业成熟期和教育家型校长等四个阶段的校长能力结构要求,结合校长专业成长的发展轨迹和实际需求,落实职业院校校长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开发并完善课程资源,尤其要加强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三教”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等方面的课程建设,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分层分类课程体系。要开展训前诊断、训中调整、训后跟踪,将情况融入培训课程的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评价反馈过程中,动态建构培训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模块化,及时迭代更新课程系统。

策略四:提质增效,构建职业院校校长培训质量评价标准。

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工作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要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规律出发,结合培训实际情况,设计并形成科学、可行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与方法,开发测评工具和测评模型,保证实施方案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评价工作的有效性。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职业院校校长培训智能化监测平台,实现全面覆盖、综合判断、精准反馈校长培训质量的运行机制。

(作者单位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2年02月15日第3版 

本文转至中国教育新闻网